福建厦门展出的"平夷大将军之印"是一位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的,他是谁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4 08:32:29

郑成功。

一方顺治六年(南明永历三年,1649年)平夷将军的铜印很是精美。

平夷将军,即郑成功水师将领周鹤芝。

铜印为清顺治十五年(1658年)铸造,1963年征集于同安县。此印印面为正方形,分三行纵向铸朱文柳叶篆书“平夷将军之印”,背面上方刻“礼部”二字,左侧边刻“永历十三年二月日”,右侧面刻“天字三号”,均为阴文楷书。此印制作精细,印钮蹲虎造型浑圆而威武,如有将军气度。

平夷将军印 图片:http://www.xmnn.cn/dzbk/xmrb/20070524/200705/W020070524373075622685.jpg

戚继光
嘉靖四十年(1561年),戚继光大败倭寇于台州,以功进都指挥使。四十一年,奉命率师增援福建,捣毁倭寇巢穴横屿(今福建宁德东)、牛田(今福建福清南),直至兴化(今福建莆田南)等地,进都督佥事。四十二年。他再次领兵入福建,在福建巡抚谭纶的指挥下,与刘显、俞大猷联合攻克平海(今莆田东南)。进为都督同知,又升为总兵官,镇守福建和浙江金华、温州二府,都督水陆诸戎务。四十四年,俞大猷率水兵,戚继光将陆兵,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,解除东南倭患。四十五年,进职兼管潮、惠二府并伸威等营戎务。

隆庆二年(1568年),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(今河北蓟县)、昌平、保定三镇练兵事务,后又为总兵官,兼镇守蓟州、永平、山海诸处,并督帅十二路军戎事,因屡立战功,万历二年(1574年)升左都督,七年加太子太保,录功加少保。为当国大臣高拱、张居正等倚重。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。加固长城,筑建炖台,整顿屯田,训练军队,制订车、步、骑配合作战的战术,形成墙、台、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,多次击退侵扰之敌,军威大振,蓟门平静。时人誉为“足称振古之名将,无愧万里之长城”。

戚继光